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
引用本文:谢晋强, 张国伟, 郭秀峰, 鲁如魁, 梁文天, 陈应涛, 申怡博. 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4): 1141-1154, doi: 10.6038/cjg20140412
作者姓名:谢晋强  张国伟  郭秀峰  鲁如魁  梁文天  陈应涛  申怡博
作者单位: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 710069; 2. 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59);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10YZZ25)资助
摘    要:通过野外构造观测、岩石磁学与磁组构综合分析,本文研究了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的叠加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从北东向南西,剖面构造变形总体呈减弱趋势,褶皱轴面总体倾向北东,大尺度褶皱枢纽均以小角度向北西倾伏.古应力分析显示最大主压应力为北东—南西向,反映以南大巴山的推覆为主.剖面J3之前的采样层位主要表现为变形组构,而J3-K1的采样层位则表现为初始弱变形组构.磁线理呈NW-SE向的优势方位,与剖面主构造线基本平行,主要反映来自南大巴山的推覆挤压.剖面发育特殊磁组构:①磁面理与地层面斜交,主要与褶皱作用中的平行层简单剪切相关;②磁线理均不同程度斜交于地层走向,指示构造叠加背景.沿剖面北东向南西区段Kmin的倾伏角随构造变形强度减弱而增大,据此相关性可将Kmin的倾伏角作为判别弱变形沉积岩变形强度的标志.本文认为,在晚侏罗世以南大巴山的推覆为主而米仓山短轴背斜与川东褶皱带挤压次之的联合作用使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具有构造叠加特征,之后的早白垩世仍主要表现为南大巴山的推覆,而其他两个方向的挤压较之前相对较弱.该结果也反映了秦岭J3-K1陆内造山作用及燕山期雪峰陆内构造变形的影响,为探索陆内构造与陆内造山的大陆动力学提供了佐证.

关 键 词:磁组构   叠加变形   平行层缩短(LPS)   古应力   南大巴山   陆内造山
收稿时间:2013-06-17
修稿时间:2014-03-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