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澳大利亚陆相原油与中国陆相原油的对比及形成环境讨论
引用本文:罗斌杰, 王有孝, 沈平, 杨醒华, 郑国东. 澳大利亚陆相原油与中国陆相原油的对比及形成环境讨论[J]. 沉积学报, 1987, 5(1): 10-25.
作者姓名:罗斌杰  王有孝  沈平  杨醒华  郑国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摘    要:利用质谱和毛细色谱等技术分析了澳大利亚的11个陆相原油样品和中国的部分陆相原油样品,通过对原油的姥鲛烷、植烷、姥植比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的对比,对主要的陆相成油环境中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原来单方面利用原油中姥植比或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来划分原油形成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原油形成环境的综合判识模式;即以δ13C‰值为横坐标,以Pr/Ph比值为纵坐标,不同成因的原油均落在了不同的区间,并清楚地划分出了五种基本类型的成油环境:Ⅰ.淡水-微咸水湖相环境;Ⅱ.咸水湖相环境;Ⅲ.河流-湖沼相环境;Ⅳ.泥质-沼泽环境及三角洲带;Ⅴ.海相环境。

关 键 词:陆相原油   姥植比   碳同位素形成环境   中国和澳大利亚
收稿时间:1985-08-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