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
| |
引用本文: | 董增产, 奚仁刚,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2024.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地质通报, 43(2~3): 302-316. doi: 10.12097/gbc.2023.12.019 |
| |
作者姓名: | 董增产 奚仁刚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4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北山图拉尔根—辉铜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812)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西昆仑北带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编号:2023-JC-ZD-15 )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dztb/2024/2~3/PIC/2023-12-019-1.jpg)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dztb/2024/2~3/PIC/2023-12-019-2.jpg) 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2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3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 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dztb/2024/2~3/PIC/2023-12-019-3.jpg)
|
关 键 词: | 甘肃北山 扫子山组 构造变形 红石山洋 动力学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
收稿时间: | 2023-12-14 |
修稿时间: | 2024-01-24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