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盆地巴音河上游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
| |
作者姓名: | 文广超 王文科 段磊 李一鸣 赵佳辉 |
| |
作者单位: | 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314),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4G1502022),中国地质调查局“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地区(德令哈)地下水勘查”项目(1212011220975),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柴达木盆地巴音河-塔塔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11000150019) |
| |
摘 要: | 基于1959-2013年径流量及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R/S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青海柴达木盆地巴音河上游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变化趋势及其周期性,定量评估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巴音河上游径流量以0.2×108 m3·(10a)-1倾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Hurst指数为0.78,存在20 a左右的丰平枯变化周期,21世纪流域进入丰水期;径流量变化以21~22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同时存在10~11 a的年际变化主周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集中于夏秋两季,径流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单波峰分布特点,进入21世纪,年内最大月径流量呈现向后推迟的趋势,年内分配趋于集中;径流突变发生在2001年,降水对巴音河上游径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3.0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6.94%。因此,气候是影响巴音河上游河流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次之。研究结果对巴音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关 键 词: | 巴音河 德令哈 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
收稿时间: | 2017-07-17 |
修稿时间: | 2017-11-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