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叠世早中期华南古海洋磷富集演化及其对天文驱动力的响应 |
| |
引用本文: | 刘冬洋, 黄春菊, 李明松, 陈文汉, 褚润健. 中三叠世早中期华南古海洋磷富集演化及其对天文驱动力的响应[J]. 第四纪研究, 2023, 43(6): 1538-1546.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3.06.03 |
| |
作者姓名: | 刘冬洋 黄春菊 李明松 陈文汉 褚润健 |
| |
作者单位: | 1.湖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4.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59;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2230208和42172039)、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批注号: 22A0482)和2021年度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上三叠统旋回地层和磁性地层学研究"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3/6/PIC/dsjyj-43-6-1538-1.jpg) 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是全球磷循环的重要环节,响应并且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通过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海洋生产力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启示.中生代古海洋生产力变化及其对轨道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驱动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贵州关岭永宁镇剖面中三叠世关岭组地层(约2.467亿至2.![](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3/6/PIC/dsjyj-43-6-1538-2.jpg) 425亿年前)为对象,通过旋回地层手段分析沉积物中磷(P)含量的变化及其周期,揭示古海洋生产力在轨道尺度上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中三叠统沉积物中P/Al比值的变化对长、短偏心率天文周期的响应较为稳定和显著,并与反映大陆风化和夏季风强弱的Fe/Al比值在10万年以上尺度上,特别是在40.5万年长偏心率周期上呈现出显著的反相位关系,进一步印证P是对冬季风的响应而Fe是对夏季风的响应这一假说.该时期古海洋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海平面上升及生物辐射相一致,但滞后于古气候的变化,体现了古海洋生产力控制因素的复杂性.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3/6/PIC/dsjyj-43-6-1538-3.jpg)
|
关 键 词: | 旋回地层 古海洋生产力 古气候 大陆风化 |
收稿时间: | 2023-06-30 |
修稿时间: | 2023-08-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