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季节性积雪去云方法可行性比较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张欢 邱玉宝 郑照军 除多 杨煜丹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数字地球实验室, 北京 100094;2.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4;3.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 北京 100081;4.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西藏 拉萨 850000;5. 武汉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3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ABCC计划)(41120114001);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青藏高原遥感积雪气候数据集建设”(GYHY201206040) |
| |
摘 要: | 青藏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区,季节性积雪分布破碎,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可为该地区提供每日积雪监测数据,然而云是光学遥感最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MODIS每日积雪产品去云方法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根据原理将去云方法归纳总结为五大类,并对每种方法的“潜在假设”开展分析讨论。结果显示:基于时间连续性的方法适用性强,去云效果明显,上下午积雪连续的平均概率为72.5%,而2~5d的连续积雪的概率为5.6%~43%不等,可靠性差;临近像元法可去除零散分布的云,平均正确率达到95.5%,但去除云量较少;基于高程的去云算法在山区适用性好,而在高原腹地由于坡度较小而错判概率较大;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进行去云则依赖于微波对云的识别率,往往误差较大;采用数学方法拟合积雪边界在积雪破碎、降雪融雪较快的青藏高原地区,物理意义较弱。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MODIS日积雪产品的去云,需综合多种算法的区域适用性,充分考虑青藏高原地形及积雪本身的特征,逐步完善每日积雪去云工作。
|
关 键 词: | 青藏高原 积雪遥感 MODIS 去云 可行性比较研究 |
收稿时间: | 2016-02-06 |
修稿时间: | 2016-05-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