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证据 |
| |
引用本文: | 赵志军. 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1): 73-84.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4.10 |
| |
作者姓名: | 赵志军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100710 |
| |
基金项目: |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8ZD183);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221)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分为两个发展脉络,一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起源。近些年来由于浮选法的普遍应用,从全国各地考古遗址浮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稻、粟、黍、大豆、小豆、小麦、大麦、荞麦等各种农作物遗存,为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距今10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植物耕作行为,标志着农业经济已经在孕育中;距今8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发现了早期农业生产的考古证据,当时的生业形态表现为以采集狩猎(或采集渔猎)为主、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辅的特点;距今65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率先完成了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距今6000~500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相继完成了向稻作农业的转变;距今40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外来的小麦逐步取代本土的小米成为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从此奠定了“南稻北麦”的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
关 键 词: | 稻作农业 北方旱作农业 形成过程 浮选结果 |
收稿时间: | 2013-10-15 |
修稿时间: | 2013-11-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