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老挝VIIRS活跃火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特征
作者姓名:刘怡媛  李鹏  肖池伟  刘影  饶滴滴
作者单位:1.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22;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计划(2018RC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124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0777)
摘    要: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灾信息资源管理系统(FIRMS)VIIRS V1活跃火、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MODIS NDVI/LSWI与土地覆被数据产品(FROM-GLC),基于GIS定量分析老挝2012—2017年从分省到国家不同空间尺度活跃火频次的动态变化,并重点分析2015厄尔尼诺年活跃火频次及其与海拔、坡度、植被-水分(NDVI *、LSWI)指数、土地覆被等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① 老挝活跃火频次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在2015厄尔尼诺年,主要集中在上、中寮,其中琅勃拉邦、沙耶武里与沙湾拿吉三省居前三位,而万象市、塞公和赛宋本则居后三位。② 老挝2012—2017年活跃火发生频次与地形因素(海拔、坡度)的关系基本相同,活跃火集中在海拔1000 m以下、坡度小于30°的低山-丘陵区。其中,上寮活跃火集中分布在500~1000 m、10~30°的斜陡坡山地,中、下寮集中在500 m以下、2~20°的缓斜坡丘陵。③ 活跃火高度集中在旱季,以3月、4月最多,并集中分布在NDVI为0.4~0.8和LSWI为0.2~0.6的中高覆盖度植被区。④ 老挝活跃火主要发生在森林这一土地覆被类型中,且以上寮最为集中,而中寮多以农田、草地和灌丛活跃火为主。综上,基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活跃火特征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其发生类型,即老挝活跃火主要由刀耕火种农业所引起。

关 键 词:活跃火  地形  植被-水分指数  土地覆被  成因-类型  刀耕火种农业  
收稿时间:2019-01-11
修稿时间:2019-07-11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