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
| |
作者姓名: | 廖小罕 封志明 高星 孙鸿烈 孙九林 于贵瑞 戴尔阜 占车生 马泽清 于秀波 何洪林 杨雅萍 刘荣高 戴君虎 刘闯 王卷乐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4.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
| |
摘 要: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
关 键 词: | 地理资源所 观测研究网络 野外台站 数据中心 发展历程 建设成就与展望 |
收稿时间: | 2020-10-29 |
修稿时间: | 2020-12-10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