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
| |
引用本文: | 姜月华, 周权平, 陈立德, 倪化勇, 雷明堂, 程和琴, 施斌, 马腾, 葛伟亚, 苏晶文, 李云, 谭建民. 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J]. 中国地质调查, 2019, (5): 1-20. doi: 10.19388/j.zgdzdc.2019.05.01 |
| |
作者姓名: | 姜月华 周权平 陈立德 倪化勇 雷明堂 程和琴 施斌 马腾 葛伟亚 苏晶文 李云 谭建民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南京大学,南京,2100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编号0531)”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编号: 0531189、DD20160246)”项目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
关 键 词: |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环境地质 地质环境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收稿时间: | 2019-04-28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调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调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