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水河剖面上三叠统块状砂岩的异重流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
| |
引用本文: | 张国栋, 鲜本忠, 晁储志, 宋德邻, 刘建平, 于硕, 王馨冉, 晏奇. 鄂尔多斯盆地三水河剖面上三叠统块状砂岩的异重流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J]. 沉积学报, 2019, 37(5): 934-9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6 |
| |
作者姓名: | 张国栋 鲜本忠 晁储志 宋德邻 刘建平 于硕 王馨冉 晏奇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13,41372117,417021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9-002,2016ZX05026-007) |
| |
摘 要: | 由于储层质量好、非均质性弱、成藏条件优越,深水沉积中的块状砂岩常常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相对具有各种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的其他砂岩而言,块状砂岩的成因判识难度更大。因此,对块状砂岩成因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其沉积过程的认识,制约了其沉积模式、储层预测地质模型的重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县三水河剖面中发育的晚三叠世中层—巨厚层块状砂岩,利用高密度岩石样品的岩石薄片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块状砂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垂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块状砂岩为长石岩屑质极细砂—细砂岩,内部偶含漂浮状灰黑色、红褐色泥砾,底部发育球枕、沟模等沉积构造;2)块状砂岩之间及其与交错层理砂岩层之间夹薄层—极薄层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二者间突变接触常见;3)岩石薄片中碎屑颗粒分选差,呈棱角—次棱角状,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4)粒度组成上,跳跃组分与悬浮组分各占50%左右,显示底床载荷与悬浮载荷同时存在且贡献相当;5)其偏度与浊流沉积相似,但其分选略差于浊流沉积,与三角洲沉积相差更远;6)垂向上,块状砂岩内部存在多期分米级复合韵律,厚度范围为10~30 cm。综合研究区地质背景、沉积构造、微观显微结构、粒度组成及其搬运过程、沉积分异解释结果,认为该剖面块状砂岩为洪水成因的异重流沉积。该研究丰富了对深水块状砂岩成因的理解,深化了异重流沉积块状砂岩结构特征的认识,同时也为异重流沉积的判识提供了依据。
|
关 键 词: | 块状砂岩 异重流 深水沉积 粒度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
收稿时间: | 2018-09-06 |
修稿时间: | 2018-11-26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