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特征及古气候背景
引用本文:李振宏, 崔加伟, 李朝柱, 姜博宇, 黄婷. 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特征及古气候背景[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 48(6): 233-242.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20.06.031
作者姓名:李振宏  崔加伟  李朝柱  姜博宇  黄婷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石油物资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
摘    要:萨拉乌苏组、水洞沟组和马兰黄土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乃至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晚更新世发育的3套重要的沉积层系,但三者之间的沉积接触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以红寺堡盆地为研究对象,在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砂岩石英颗粒表面扫描电镜分析及黏土矿物含量分析,查明3套地层之间的纵横向变化关系,确定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接受黄土沉积的最早时限及所处的古气候背景。研究认为:红寺堡盆地萨拉乌苏组与水洞沟组和马兰黄土之间是上下叠置关系,湖盆中心萨拉乌苏组上覆水洞沟组,湖盆边缘萨拉乌苏组上覆马兰黄土;水洞沟组与马兰黄土之间为同时异相的相变关系,在湖盆中心为湖相沉积,在湖盆边缘地形相对较高的部位,则为同时期的风成黄土沉积;红寺堡盆地接受黄土沉积的最早时限为萨拉乌苏组沉积末期,萨拉乌苏组顶部局部可见风成沉积的柱状节理,砂岩石英颗粒表面具有水成和风成兼顾的特征。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经历了温暖湿润-寒冷干旱-温暖湿润-寒冷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在萨拉乌苏组二段与水洞沟组中部,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表现为相对低值,而蒙脱石和高岭石含量表现为相对高值,蒙脱石含量明显增加,但同时又有高岭石矿物的出现,总体上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特征,两期温暖湿润的环境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MIS3与MIS5阶段,具有全球对比意义。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生态环境的演化及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关 键 词:萨拉乌苏组  水洞沟组  马兰黄土  古气候  红寺堡盆地  生态环境演化
收稿时间:2020-04-02
修稿时间:2020-06-1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