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热结构差异性特征及其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张林友, 刘琼颖, 何丽娟. 华北克拉通热结构差异性特征及其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 59(10): 3618-3626, doi: 10.6038/cjg20161009 |
| |
作者姓名: | 张林友 刘琼颖 何丽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407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1005)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华北克拉通破坏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至今其内在的动力学机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这种差异性在岩石圈热结构上必然有所表现.广义上岩石圈热结构包括热流结构、温度场结构和热岩石圈厚度,是揭示岩石圈演化及其内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基于二维地震剖面和大地热流数据,建立二维稳态热传导有限元模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热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并与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热岩石圈与地震岩石圈厚度差异的变化.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西部岩石圈热结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地幔热流值波动范围分别在24~44/20.5~24.5 mW·m-2,壳幔比1.61~0.70/1.84~1.51,以1300℃等温线计算得到的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在75~139 km/128~162 km.华北克拉通东部相对西部有着较高的深部地幔热流值和较小的地震/热岩石圈厚度差异,这可能意味着东部软流圈地幔有效黏度相比西部低,估算差异可达2~3个数量级.
|
关 键 词: | 华北克拉通 岩石圈热结构 地震岩石圈厚度 软流圈黏度 |
收稿时间: | 2015-12-13 |
修稿时间: | 2016-07-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