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柴南缘堇青石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岩石成因、源区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的启示
引用本文:楚志强,闫东东,赵涵,等,2024. 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的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44(2):454−466.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3.02009
作者姓名:楚志强  闫东东  赵涵  龚婷婷  熊富浩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2049);成都理工大学珠峰科学研究计划(2021ZF11412)
摘    要:

岩墙群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的重要探针。本文以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岩石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造山作用过程的启示。巴隆中性岩墙群以闪长玢岩为主,其锆石U-Pb年龄为250.2±1.3 Ma,属于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墙群的SiO2含量为52.8%~59.6%,全碱(K2O+Na2O)含量为3.98%~6.25%,Mg#值为24~46,铝饱和指数为0.91~0.98,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
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La/Yb)N值为5.44~7.76,Eu异常不明显(δEu=0.91~1.11)。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且具有显著的Nb、Ta负异常。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巴隆早三叠世中性岩墙群主要起源于古老镁铁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且岩浆受到一定程度的壳–幔混合影响。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形成于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陆缘弧环境,且大陆弧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和壳–幔混合作用是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旋回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重要方式。




关 键 词:中性岩墙群  闪长玢岩  早三叠世  陆缘弧  东昆仑
收稿时间:2022-04-26
修稿时间:2022-07-02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