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龙核心景区水环境动态特征及钙华沉积能力分析
引用本文:刘馨泽, 张清明, 孙东, 唐淑, 田长宝, 黄何平, 周亚萍, 熊雨霞, 梁馨予, 范家君, 范鸣, 陈洪伟. 黄龙核心景区水环境动态特征及钙华沉积能力分析[J]. 中国岩溶, 2023, 42(6): 1149-1160. doi: 10.11932/karst20230602
作者姓名:刘馨泽  张清明  孙东  唐淑  田长宝  黄何平  周亚萍  熊雨霞  梁馨予  范家君  范鸣  陈洪伟
作者单位:1.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1;; 2.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四川 松潘 623300
基金项目:四川省阿坝州黄龙国家级地质公园水循环特征及景观保育技术研究(5132202018000229);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黄龙沟藻类治理项目(513220202100254);黄龙国家地质公园钙华景观自然修复保育示范研究(第一阶段工作)(513220202100331); 黄龙钙华世界遗产自然修复和保护技术研究(SDDY-Z2022008);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钙华沉积水动力控制过程研究(SCIGS-CYBXM-2023004)
摘    要:
为有效地评估四川黄龙核心景区水体水化学环境、钙华沉积能力,及时掌握景区水体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质监测等方法,分析转花池泉群的水环境特征,黄龙核心景区的钙华沉积能力及其水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转花池泉群是提供区内钙华沉积的主要钙源和碳源,与黄龙后沟地表水一同构成驱动区内钙华景观发育演化的水源;黄龙沟和转花池泉群的水量补给来源主体分别为降雨和冰雪融水。②1999年以来,转花池泉群流量总体稳中有增,水质极为稳定,近30年来历史最大水量出现在2020年,1999—2017年转花池多年日平均水量为7 817 m3·d−1,2018—2020年多年日平均流量为9 368 m3·d−1。
③2018年转花池一带出现线状TOC异常带,主要原因是黄龙沟上游三道坪至头道坪一带的放牧活动造成钙华沉积速率下降,因此,建议加强对钙华源泉涵养区的保护,减少放牧活动对其的影响。④区内各水循环段的景观水仍具备一定的沉积能力,2019年SIc值下降,与强降雨的稀释作用有关,从而降低了钙华沉积能力。


关 键 词:水环境特征   钙华沉积能力   黄龙景区   水质监测
收稿时间:2022-10-14
修稿时间:2023-02-2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