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利用循环3DVAR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I: WRF数值试验
引用本文:柳龙生, 刘莲, 黄彬. 2024. 一次入海温带气旋背景下的海雾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48(4): 1627−1639.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03.22136
作者姓名:柳龙生  刘莲  黄彬
作者单位:1.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90205
摘    要:

利用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数据、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遥感监测资料以及WRF模式对2021年3月27~28日移入黄海的温带气旋引发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本次海雾发生时气海温差介于0.5°C~2°C,海雾成熟阶段出现了气温低于海温的现象。(2)入海气旋形成的湿空气辐合为海雾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水汽条件,低空急流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促进了逆温层的建立并输送水汽。(3)气旋入海以后,黄海海域出现了“双逆温”的现象,低层的逆温来自于低空急流的暖平流输送,高层的逆温是由气旋后部的干冷空气下沉增温造成。
(4)在气旋和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近海面边界层大气湍流动能增加,这也促进了海雾在垂直方向发展。(5)湍流动能收支的诊断结果显示,切变项在海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占据主导作用,当海雾在垂直方向发展时,湍流动能垂直输送项会明显增大。




关 键 词:海雾  温带气旋  水汽输送  逆温层  湍流动能
收稿时间:2022-08-04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