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河南省一次冻雨过程中电线积冰厚度模拟
作者姓名:杜骦  周宁  韩永翔  李哲  陆正奇  龚建福  刘唯佳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云 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1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云 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1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云 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云 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 云 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158)资助
摘    要: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耦合Jones积冰厚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年2月8—11日的冻雨过程进行了大气环流分析以及电线积冰厚度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冷暖气团在此交汇且出现强逆温层,满足了冻雨产生的天气条件:(2)模拟的降水场和10 m高度风向风速均与观测相当,但模拟降水中心强度略大:(3)模拟电线积冰在地面温度低于0℃时出现并快速增长。在积冰增长及维持阶段,垂直方向温度与水合物的模拟结果显示高低空配置与积冰厚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积冰首先出现在伏牛山以北地区,随时间推移,积冰向伏牛山外围的东南部扩展。模拟的范围和积冰厚度演变大体上与观测值吻合,证明该模式可用于河南地区的积冰预测。(4)部分地区仍存在积冰厚度模拟值偏大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来自地形模拟精度较粗、模拟风速偏大、风向与电线夹角理想化以及Jones积冰模型阈值范围较小等因素,这表明耦合了Jones积冰厚度的WRF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 键 词:电线积冰厚度  WRF模式  中尺度模拟  覆冰增长模型
收稿时间:2018-01-20
修稿时间:2019-01-0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