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地区白云岩特征及其储层发育机制 |
| |
引用本文: | 郭凯, 程晓东, 范乐元, 严世帮, 倪国辉, 付海波.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地区白云岩特征及其储层发育机制[J]. 沉积学报, 2016, 34(4): 747-7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5 |
| |
作者姓名: | 郭凯 程晓东 范乐元 严世帮 倪国辉 付海波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解释研究中心 北京 100101;;;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9),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
| |
摘 要: | 白云岩是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的重要储层类型。在岩芯、薄片、物性与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KT-Ⅰ油组的白云岩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与模式。结果表明,白云岩类型与其储集物性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以生屑铸模孔及溶蚀扩大孔为主的残余生屑白云岩物性与含油气性最好,以晶间(溶)孔为主的粉细晶白云岩和以生屑铸模孔及晶间孔为主的泥粉晶白云岩次之,而以晶间微孔为主的泥晶白云岩最差,难以成为有效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相对高能生屑滩环境是该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相带基础。晚石炭世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与以渗透回流白云化(白云石有序度分布于0.32~0.67,δ13C介于-0.22‰~5.94‰,δ18O介于-1.09‰~2.45‰)为主的早期白云化作用为白云岩储层早期孔隙的发育与保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二叠世以来埋藏期各类裂缝的发育及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的晚期扩孔改造至关重要。
|
关 键 词: | 储集特征 白云岩化 溶蚀作用 石炭系 滨里海盆地 |
收稿时间: | 2015-08-27 |
修稿时间: | 2015-11-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