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富铀凝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
| |
引用本文: | 赖小东1, 2 杨晓勇1, 2 高鹏1 吴柏林3 刘池洋3 孙卫东1,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富铀凝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质科学, 2010, 45(03): 757-776. |
| |
作者姓名: | 赖小东1 2 杨晓勇1 2 高鹏1 吴柏林3 刘池洋3 孙卫东1 4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合肥 230026; |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 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 |
| |
摘 要: |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凝灰岩主量元素具有高K、高Al、Si中等至高、低Na的特征; 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REE在4857~40212 μg/g 之间变化,Eu呈现出负异常,在034~082内变化,δCe范围在080~208之间; 微量元素中U含量在312~144 μg/g 之间,Ba、U、Th、Hf和Ce呈明显正异常,Nb、P、Ti和Rb呈现负异常。详细的分析表明: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a、Dy、Lu等相关,Th与∑REE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些变化可能和盆地中铀矿的富集有关; 凝灰岩的硫同位素总体呈现深源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对凝灰岩的形成原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火山作用,其中的铀元素富集是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向凝灰岩迁移而被还原所致。本研究对盆地砂岩型铀矿的铀运移和富集机理认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关 键 词: | 凝灰岩 地球化学 稀土及微量元素 铀富集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 |
收稿时间: | 2009-08-10 |
修稿时间: | 2010-04-24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