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集集地震九份二山滑坡发生机制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 |
引用本文: | 唐昭荣, 袁仁茂, 胡植庆, 郑清泉. 2012: 台湾集集地震九份二山滑坡发生机制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0(6): 940-954. |
| |
作者姓名: | 唐昭荣 袁仁茂 胡植庆 郑清泉 |
| |
作者单位: | 1.台湾大学地质学系 台北;;2.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4.中山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高雄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193和40821160550),台湾国科会项目(99-2116-M-002-020) |
| |
摘 要: | 台湾九份二山滑坡体积约4107m3,是1999年集集地震所诱发的大型滑坡之一。该滑坡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地质地貌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对该滑坡的研究特别是有关滑行机制问题等还有许多争议。本文作者基于颗粒体离散元素法,对九份二山滑坡的传送与堆积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并由此分析探讨了滑坡的崩滑机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时的摩擦系数为0.05,其最快速度可达50ms-1; 由于受地貌地形的影响,滑坡体滑行距离并不长,最大为1148m。滑坡过程模拟同时显示:该滑坡由于受滑坡前缘和滑坡面的几何形状影响,滑坡的崩滑机制并非单一的剪出破坏或拱曲作用,而是在滑坡体西南部区域以拱曲作用为主,在滑坡块体的东北部以剪出作用为主,并非二维模拟结果所显示的那样仅仅是拱曲破坏机制。本实例研究表明在分析大型山崩滑坡的崩滑机制时,除了要考虑崩塌物的特性及构造特征外,还需要考虑滑坡体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滑动面的几何特征。
|
关 键 词: | 九份二山滑坡 运行堆积过程 滑行机制 数值模拟 |
收稿时间: | 2012-05-20 |
修稿时间: | 2012-07-04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