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GPS应变、地震应变率与震源应力场对帕米尔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
引用本文:潘正洋, 邵志刚, 周云, 王洵, 解孟雨, 艾萨·伊斯马伊力. 2020. 基于GPS应变、地震应变率与震源应力场对帕米尔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 63(3): 1143-1154, doi: 10.6038/cjg2020N0161
作者姓名:潘正洋  邵志刚  周云  王洵  解孟雨  艾萨·伊斯马伊力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6;;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4.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乌鲁木齐 8300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501)资助.
摘    要:

研究帕米尔高原的构造变形特征对于理解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过程中的应变分配方式以及应力转换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区域GPS应变场、地震应变场与震源应力场分析帕米尔高原的构造形变特征.主要结论为:(1)该区域变形主要以NNW-SSE或近N-S向的挤压为主,在高原内部伴有明显的近ENE-WSW或E-W向拉张,应力方向在帕米尔高原与塔吉克盆地区域呈现逆时针旋转的趋势,而在塔里木盆地则显示几乎与帕米尔高原的一致的应力状态,这可能与两侧盆地块体的强度差异有关.
(2)安德森断层参数Aϕ显示帕米尔高原北缘与西侧区域为逆断层应力状态,在高原内部为正断层应力状态,这与GPS应变的结果显示的应变主要集中在主帕米尔断裂与阿莱谷地附近而在高原内部应变较低是一致的,另外应力在喀喇昆仑断裂北段的方向基本平行于断层走向,以及断层北端较低的滑动速率,这说明了地壳挤压缩短可能是帕米尔高原主要的的构造变形特征,并不支持由于边界走滑断裂导致的应变分异或者块体挤出的模式.(3)综合考虑地震应变方向与SHmax从帕米尔北部NNW-SSE方向到天山北部的近N-S方向的转换,GPS应变方向在帕米尔高原两侧盆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旋转,应力场安德森参数Aϕ显示的应力状态以及SKS的结果显示的近ENE-WSW方向,我们认为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与天山造山带碰撞导致帕米尔高原不对称的径向逆冲是帕米尔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的主要成因与构造模式.




关 键 词:帕米尔高原   GPS应变   地震应变率   震源应力场   不对称的径向逆冲
收稿时间:2019-04-24
修稿时间:2020-01-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