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品质因子的三维层析成像 |
| |
引用本文: | 李光品 徐果明 高尔根 徐 扬. 2000: 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品质因子的三维层析成像. 地震学报, 22(1): 78-81. |
| |
作者姓名: | 李光品 徐果明 高尔根 徐扬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系;中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系;中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系;中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系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中国科技大学校内青年基金 |
| |
摘 要: | 根据中国763 长周期地震台网的数据, 从中选取出43 条对中国大陆东部覆盖较好的双台Rayleigh 波垂直向记录, 运用改进的多重滤波法, 提取震中到台站路径的群速度频散和振幅谱信息, 进而求出每一双台大圆路经的面波衰减因子. 采用Talentola 概率反演得到不同周期面波衰减因子的分布, 根据上述衰减因子分布, 再反演出中国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品质因子的三维Qβ结构. 层析结果显示: 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的Qβ结构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 在陕南秦岭段的南缘, Qβ结构显示出扬子块体碰撞并俯冲于华北块体之下的迹象. 扬子准地台的大部份地区在88 km 的深度表现为一明显的高Qβ区, 四川台坳区的东部、黔川交界地区以及位于黔湘交界附近的江南地块, 地壳中Qβ值的横向变化小,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不小于40 km 厚的高Qβ层, 上地幔约在90 km 的深度开始出现低Qβ层; 位于滇黔交界地区的滇黔褶断区, 壳幔边界处Qβ值的纵向变化小, 上地幔顶部有一厚约40 km 的低Qβ层, 约在95 km 的深度上开始出现上地幔低Qβ层; 扬子准地台的东部以及华南褶皱系的中、东部, 莫霍面起伏小, 地壳中Qβ值的横向变化小, 上地幔约在85 km
|
关 键 词: | 中国东部 横波 品质因子 层析成像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