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海平面和植被变化对陆表碳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李金澜, 田军. 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海平面和植被变化对陆表碳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 42(2): 110-118.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22021101
作者姓名:李金澜  田军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探索晚新生代太平洋中深层经向翻转流与气候演变冰期旋回的关系”(4203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晚中新世大洋碳位移事件的成因机制及其古环境效应”(41776051);
摘    要:
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陆地暴露面积比现代增加将近一倍,该时期东南亚的碳汇能力是否比现代更强?本文利用GOSAT现代卫星数据集、实测碳密度数据集,对现代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陆表碳通量)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固碳能力相差较大,与地球系统模式的结果一致。本文基于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上植被分布类型的争议,为量化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暴露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陆表碳通量)的影响,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通用陆地模型(CLM4),以巽他陆架的植被、陆地面积为敏感条件进行了两组试验,考察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植被变化对陆表碳通量的影响。通过敏感试验结果分析,结合已有的孢粉化石证据,认为当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暴露且被热带雨林覆盖时,仅通过陆表碳交换就会使得东南亚的碳汇能力增强约0.16 PgC/a,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表明植被重建的可靠性对模拟末次盛冰期巽他陆架的陆地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反馈非常重要。模拟结果还表明,末次盛冰期暴露的巽他陆架应具有较强的储碳能力,与冰期陆地的碳源角色相反,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植被变化   陆表碳通量   碳汇   末次盛冰期   巽他陆架
收稿时间:2022-02-11
修稿时间:2022-03-0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