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的出溶现象及成因机制: 以西藏南部日玛那穹隆麻粒岩为例
引用本文:邸英龙, 曾令森, 陈晶, 高利娥, 张立飞. 2021. 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的出溶现象及成因机制: 以西藏南部日玛那穹隆麻粒岩为例. 岩石学报, 37(11): 3435-3444. doi: 10.18654/1000-0569/2021.11.11
作者姓名:邸英龙  曾令森  陈晶  高利娥  张立飞
作者单位:1.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055202)、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702)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57)联合资助.
摘    要: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β=90°,γ=120°;(3)陨硫铁的(001)面平行于方柱石的(100)面。出溶前的方柱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形成,其稳定压力上限与F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在麻粒岩相作用时,无水条件下方柱石内的SO42-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出溶矿物和O2,反应方程式为:Fe2++SO42-=FeS+2O2。类似反应可能导致下地壳氧逸度高于中上地壳。方柱石的形成与分解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在大陆俯冲与折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地壳深部挥发分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地球深部氧逸度调节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关 键 词:方柱石   出溶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俯冲与折返
收稿时间:2021-08-11
修稿时间:2021-10-25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