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辽宁建平黄花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引用本文:梁有为. 辽宁建平黄花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J]. 地质与资源, 2016, 25(4): 322-326. doi: 10.13686/j.cnki.dzyzy.2016.04.003
作者姓名:梁有为
作者单位:辽宁省地质勘查院, 辽宁 大连 11610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辽宁省建平县黄花山金铁多金属矿普查”项目(T21120120402045868)
摘    要:黄花山金矿系辽西建平地区重要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新太古代变质基底片麻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中元古代侵入岩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晚侏罗世侵入岩是金矿的成矿岩体.黄花山地区在印支期形成了北西向南东推覆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并长期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由于燕山期岩浆活动剧烈,即侵入体同下伏古老地层中金矿源层的重熔或捕获古老含金丰度高的层位,这些成矿热液沿黄花山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上升,并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堆积形成了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黄花山金矿的成矿模式.

关 键 词: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   热液蚀变岩型金矿   印支期   燕山期   成矿模式   辽宁建平
收稿时间:2016-01-18
修稿时间:2016-03-2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资源》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资源》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