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峡谷洞穴景区景观保育与发展协同评价研究——以云南九乡峡谷洞穴景区为例 |
| |
引用本文: | 李玉辉, 丁智强, 俞筱押, 蔡胡霖, 李明. 喀斯特峡谷洞穴景区景观保育与发展协同评价研究——以云南九乡峡谷洞穴景区为例[J]. 中国岩溶, 2017, (3): 387-395. doi: 10.11932/karst20170313 |
| |
作者姓名: | 李玉辉 丁智强 俞筱押 蔡胡霖 李明 |
| |
作者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昆明,65211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2013) |
| |
摘 要: | 建立自然保护、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保护地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评估景观保育情况,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获取景观保育持续提升的方向和对策是本文目标.以云南九乡峡谷洞穴景区为例,设计了景区景观的自然性、功能性和属地性指数评价体系.九乡景区景观自然性指数为7.004,属次生景观类;景区功能性指数是7.58,属发展型景区;属地性指数6.8,属景区产业向服务社区与居民就业方向转型的过渡产业型景区.根据九乡景区景观格局和保护利用状态,提出四个景观保育区,分别是乡土植物廊道和文化景观保育区、峡谷河道景观保育区、峡谷洞穴景观与地表植被保育区、植被管护与石漠化治理区等.景观保育措施主要是自然保育与恢复,以实现管理景观自然化,同时发展景区社区主导的旅游服务业与开发民特产品,增强景观保护的社会经济基础.
|
关 键 词: | 评价指数 景观保育 生态恢复 喀斯特 地质公园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