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和地层背景对华南、澳大利亚和日本晚泥盆世和密西西比纪生物礁发育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沈建伟 赵娜 王月 杨红强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3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78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LYQY200806 |
| |
摘 要: | 在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泥盆纪生物礁组合和东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密西西比纪生物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生物礁组合在古特提斯海4个不同地区的发育形式和演化特征对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与中国桂林晚泥盆世生物礁组合以及东澳大利亚昆士兰与中国广西和西日本秋吉台密西西比纪的生物礁进行对比.第一次从构造、地层、古纬度和古气候方面来探讨古东特提斯海和北特提斯海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生物礁的发育异同, 研究成果改进了对西澳大利亚、东澳大利亚、华南和西日本4个地区生物礁发育的认识, 从而可在全球角度上去探讨控制晚古生代生物礁发育的各种因素.研究的地质时段包含重要的生物绝灭事件, 也是温室向冰室的转折时期, 是全球范围造礁生物演替、更新和重新繁盛的阶段.研究成果对认识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全球范围内造礁生物和生物礁类型与早、中泥盆世的区别, 对研究全球在这一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 键 词: | 构造地层背景 生物礁 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 澳大利亚 华南 日本 |
收稿时间: | 2011-03-01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