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填方场地工后沉降预测模型性能评估方法 |
| |
引用本文: | 于永堂, 郑建国, 孙茉, 黄鑫, 韩文斌. 黄土高填方场地工后沉降预测模型性能评估方法[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3, 34(4): 39-48. do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211003 |
| |
作者姓名: | 于永堂 郑建国 孙茉 黄鑫 韩文斌 |
| |
作者单位: | 1.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3.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4.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302);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zgdzzhyfzxb/2023/4/PIC/202211003-1.jpg) 工后沉降预测结果是黄土高填方场地变形稳定性评价和建筑物规划布局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遴选适合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基于某典型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实测沉降数据,分析了工后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了17种回归参数模型,提出了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zgdzzhyfzxb/2023/4/PIC/202211003-2.jpg) 结果表明:(1)该工程填方区工后沉降历时曲线呈“缓变型”变化,土方填筑完工初期无陡增段,随时间增加沉降速率逐步降低,尚未出现沉降趋于稳定的水平段;(2)将外推预测误差、内拟合误差和后验误差比最小化作为综合控制目标,可遴选出理想的回归参数模型;(3)MMF模型(Ⅱ型)和双曲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在17种模型中的预测效果最佳;(4)沉降数据的变化越平稳,模型预测效果越好;(5)增大建模数据的时间跨度,会提升预测精度,但增大至一定值后,预测精度提升效果不再显著。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zgdzzhyfzxb/2023/4/PIC/202211003-3.jpg)
|
关 键 词: | 黄土 高填方 工后沉降 预测模型 评价指标 |
收稿时间: | 2022-11-02 |
修稿时间: | 2023-03-15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