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引用本文:尹嘉, 魏琳, 侯读杰, 范彩伟, 满勇, 胡德胜, 2023. 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地球科学, 48(11): 4135-4152. doi: 10.3799/dqkx.2022.470
作者姓名:尹嘉  魏琳  侯读杰  范彩伟  满勇  胡德胜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57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5832019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133 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上产2000万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南海西部在生产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CNOOC-KJ135ZDXM38ZJ
摘    要:
为了探究乌石凹陷的油气来源,对原油及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原油可分为3类:Ⅰ类原油分布在深洼带的涠洲组和流沙港组一段储层,成熟度整体偏高,C19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奥利烷丰度均相对较高,C23三环萜烷、C30 4-甲基甾烷丰度相对较低,体现出水生低等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的特征.Ⅱ类和Ⅲ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带和缓坡带的流沙港组二段、三段储层中,成熟度整体低于Ⅰ类原油,C19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奥利烷丰度均较低,C23三环萜烷、C30 4-甲基甾烷丰度相对较高,表明其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
相对Ⅱ类原油,Ⅲ类原油的Pr/Ph值更低,全油稳定碳同位素偏轻.油源对比表明,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流沙港组二上亚段烃源岩;Ⅱ类及Ⅲ类原油均来自流沙港组二下亚段烃源岩.


关 键 词: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钻井   乌石凹陷   石油地质
收稿时间:2022-11-24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