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cjg/2023/5/PIC/dqwlxb-66-5-2039-1.jpg)
在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 岩石圈拉张减薄, 减薄的中心地带成为拉张中心,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期间拉张中心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迁移规律.为了探究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期间拉张中心的迁移与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关系, 本文在构造-热演化模拟的基础上, 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新生代岩石圈热-流变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岩石圈拉张中心的迁移主要受岩石圈流变强度的非均匀性所控制.拉张中心开始位于岩石圈强度最低的济阳坳陷, 拉张及伴随的的热冷却过程使得济阳坳陷岩石圈强度增大, 并且超过了渤中坳陷岩石圈强度, 因此, 沙四段时期, 拉张中心迁移到了渤中坳陷; 沙三段时期, 拉张中心迁移到了黄骅以及辽东湾坳陷.![](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cjg/2023/5/PIC/dqwlxb-66-5-2039-2.jpg) 这是由于拉张速度较慢时(对于约90 km厚度的岩石圈而言, 如果初始地壳厚度>34 km, 拉张速度0.5 cm·a-1), 拉张初期会造成岩石圈强度的降低, 但随着拉张的持续进行, 岩石圈整体强度反而增加.孔店组时期, 在岩石圈强度较大的冀中及临清坳陷形成拉张中心可能是叠加了其他地质因素(如前期构造、断裂活动、远程应力等)的影响.东营组时期, 在岩石圈强度较大的渤中坳陷形成拉张中心, 这可能是该时期岩石圈强度同时受到了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或小规模的地幔对流的影响, 导致其实际强度比模拟计算的强度更低, 因而使得应变集中在渤中以及辽东湾坳陷.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cjg/2023/5/PIC/dqwlxb-66-5-2039-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