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牡蛎外套膜组织着色区和无色区的微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谢超伊 宋宏策 董美云 张钰煊 高凯利 魏磊 王晓通 |
| |
作者单位: | 鲁东大学 农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6088,42076088);烟台市特色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开放课题(YTTHS-20220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22LZGC015);烟台市省级以上领军人才专项配套经费资助(202203);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基金(tsqn201812094);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DAIT-14-03);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2019KJF004) |
| |
摘 要: | 典型的开管式软体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具有开闭壳的行为习惯,易使大量海水成分进入体内。因此,海水中的微生物极易附着于长牡蛎的软体部表面。本研究利用16S rRNA对长牡蛎外套膜着色区和无色区以及其生活区域海水进行了微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牡蛎外套膜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高于海水。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长牡蛎外套膜着色区与无色区的共同优势菌类,而海水中优势菌类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主要发现了弧菌(Vibrio)、假交替单孢菌(Pseudoalteromonas)和海洋单胞菌(Marinomonas)在内的28个菌属。此外,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显示,外套膜着色区与无色区的微生物标志物存在差异。着色区的主要标志物为螺旋体科未分类属(norank_f_Spirochaetaceae),而无色区的主要标志物为弧菌(Vibrio)。综上,长牡蛎外套膜组织表面与海水之间的微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外套膜着色...
|
关 键 词: | 长牡蛎 外套膜 微生物 16S rRNA |
收稿时间: | 2023-08-10 |
修稿时间: | 2023-08-3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