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牧业社会骨制品的初步考察:以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为例 |
| |
引用本文: | 李悦, 马健, 张成睿, 刘欢, 宗天宇, 陈婷, 黄泽贤, 任萌, 习通源, 王建新, 温睿. 中国古代牧业社会骨制品的初步考察:以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为例[J]. 第四纪研究, 2020, 40(2): 331-342.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0.02.04 |
| |
作者姓名: | 李悦 马健 张成睿 刘欢 宗天宇 陈婷 黄泽贤 任萌 习通源 王建新 温睿 |
| |
作者单位: | 1.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2.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3.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马萨诸塞 剑桥 02138; 4.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批准号:2016YFE0203700)资助。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0/2/PIC/dsjyj-40-2-331-1.jpg)
考古遗址出土骨制品的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社会的动物资源获取和利用、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骨制品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农业区域,这些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动物使用及其与社会发展、早期国家形成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针对牧业社会骨制品的考察十分缺乏。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分布有大量古代牧业文化遗址,石人子沟遗址(43°31'12.8"~43°34'28.9"N,93°13'44.8"~93°16'49.1"E)是其中一处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研究该遗址2006年至2011年发掘出土的426件骨制品。结果显示,石人子沟遗址骨制品的原料主要为以羊(Ovis aries/Capra hircus)、马(Equus caballus)为主的家养动物和以鹿(Cervidae)为主的野生动物,其中羊的比例最高(69.7%),鹿(13.8%)、马(2.3%)次之,这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农业文化遗址的骨制品多以牛为原料的情况明显不同。![](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0/2/PIC/dsjyj-40-2-331-2.jpg) 羊在骨制品原料中占绝对多数且大量使用羊距骨制品的现象是对石人子沟遗址以牧业为主的生业经济方式的直接反映。石人子沟遗址不同类型骨制品的制作各具特点,但整体表现出"省时省力"的特点,即对使用部位细致打磨,对非使用部位仅做简单处理。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大型制骨作坊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骨器生产不同,石人子沟遗址未见专门的制骨场所,骨制品生产的操作链条也并不完整。遗址的骨制品生产可能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牧业文化遗址出土骨制品动物考古学专门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古代不同区域、不同生业经济基础下的制骨手工业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0/2/PIC/dsjyj-40-2-331-3.jpg)
|
关 键 词: | 石人子沟遗址 骨制品 制作 牧业文化 生业经济 |
收稿时间: | 2019-10-22 |
修稿时间: | 2019-12-20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