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侯增谦, 王二七.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J]. 地球学报, 2008, (3): 275-292.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8.03.003
作者姓名:侯增谦  王二七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973项目“青藏高原碰撞与成矿”(编号:2002CB412600)
摘    要:"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2002~2008年)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为总体科学目标,经过70多位科技人员历经5年研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笔者初步总结了项目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壳/幔深部过程、大陆成矿作用及战略新区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项目详细再塑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创新性提出了碰撞造山二阶段演化模式,即主碰撞聚合(65~41 Ma)、晚碰撞转换(40~26 Ma)、后碰撞伸展(25~0 Ma)二阶段连续演变历程,发现主碰撞期发牛岩浆大规模底侵与地壳垂向增生,晚碰撞期出现地幔物质测向流动与幔源钾质岩浆组合,后碰撞期出现岩石圈减薄与伸展岩浆组合.伴随碰撞过程,应力场出现自挤压(压扭)到伸展(张扭)交替更迭变化.综合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地球动力学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新框架,包括三大碰撞成矿作用(主碰撞汇聚成矿作用、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和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10种重要的成矿系统和12种大陆特色的矿床类型,揭示了大陆碰撞带的区域成矿规律.初步提出了以大陆型斑岩铜矿新理论为代表的5类矿床成矿新模型,揭示了大陆碰撞带金属成矿机制.在系列地质、矿产综合编图和数据库建没基础上,提出了成矿预测新思路和新方法,提交了7处找矿战略新区,并在若干靶区取得找矿突破,探索出一条科研带动勘查突破、勘查提升理论认识的新路.

关 键 词:碰撞造山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

Metallogenesis of the Indo-Asian Collisional Orogen: New Advances
Metallogenesis of the Indo-Asian Collisional Orogen: New Advances[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2008, (3): 275-292.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8.03.003
Authors:HOU Zeng-qian and WANG Er-qi
Affiliation: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Keywords:collisional orogen  metallogeny  deposit model  perspectiv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