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相对于恒星背景的天象观测
引用本文:吴守贤,刘次沅.中国古代相对于恒星背景的天象观测[J].时间频率学报,1990(2).
作者姓名:吴守贤  刘次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摘    要:中国古代使用一个完整的赤道坐标系来表达恒星位置,赤经、赤纬和分点的概念都是十分清楚的。现存最早的星表是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石氏星经,后世又对恒星坐标进行过多次系统观测。“运动的天体”(日、月、行星、彗星、流星等)的位置用它们与恒星的相对关系来表示,赤经赤纬很少用到。文中对各种天体的位置表达方法逐一进行了介绍。要搞清这些运动天体的真实位置,就必须搞清古代记录中所用的各种单位和术语,本文对古代常用的角度单位“丈、尺、寸”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尺等于1度的结论。对于古代记录中最常用到的术语“犯”,通过《元史》中800个月犯星记录和《宋史》中100多个土星犯星记录的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它的含义。本文系IAU141学术讨论会《空间参考坐标系》论文。1989年10月发表于列宁格勒。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