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县古溪沟“7·10”泥石流形成特征及防治工程的影响
引用本文:孔应德,郭晓军,邹 强,曾 超,严 炎.汶川县古溪沟“7·10”泥石流形成特征及防治工程的影响[J].山地学报,2014(3):320-326.
作者姓名:孔应德  郭晓军  邹 强  曾 超  严 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Y4K1080080)~~
摘    要:通过对2013-07-10汶川古溪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物源、地形和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灾害成因与形成演化过程。堰塞体失稳补给、坡面泥石流入汇和沟道侵蚀是这场泥石流的三种物源形式,充沛的前期降雨和短历时强降雨是本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陡峻的支沟地形促进了泥石流的加速,沿途松散物质补给,导致泥石流流量不断放大,峰值流量最大可达1 063 m3/s。主支沟泥石流呈明显的阵流特征,原因在于各支沟泥石流起动条件不同,沟道中地形条件的差异和防治工程的分布,以及各支沟汇流长度存在区别。泥石流总规模约为100×104m3,防治工程拦挡了60%的泥石流体,并拦截了泥石流中的大石块,降低了出口峰值流量和流速,同时避免了各条支沟泥石流同时到达而流量激增。沟口泥石流峰值流量约为722 m3/s,约40×104m3泥石流冲出沟口,下游泥石流破坏形式以淤埋破坏为主。本研究可为此类面积较大、修建有防治工程的流域泥石流形成和减灾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泥石流成因  形成特征  拦挡坝  古溪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