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植被恢复潜力空间差异分析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张雄一,邵全琴,宁佳,刘树超,牛丽楠,杨雪清,黄海波.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植被恢复潜力空间差异分析北大核心CSCD[J].地理研究,2023(7):1904-1920.
作者姓名:张雄一  邵全琴  宁佳  刘树超  牛丽楠  杨雪清  黄海波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100049;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1007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96)。
摘    要: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区,是长江流域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要功能区,对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植被恢复潜力,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象、土壤、遥感等多源数据,结合模型模拟从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两方面量化了2000—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空间差异,厘定了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程度,并探究了植被恢复潜力,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向好发展,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呈稳定增加态势,增速分别为0.15%/a、3.77 gC/(m^(2)·a);生态系统服务增减有所差异,土壤保持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增速为2.72 t/(hm^(2)·a),水源涵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减少2.37万m^(3)/km^(2)。②生态系统整体呈恢复转好态势,但仍存在面积占9.76%的区域生态系统状况变差。生态恢复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的东部和南部金沙江流域与乌江流域交界区域。较明显转差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金沙江流域。③气候要素是影响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8.78%和21.22%。④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仍有8.73%的恢复潜力,位于金沙江流域和岷-沱江流域的青藏高原部分区域恢复潜力较大。本研究通过定量化评估生态恢复状况及植被恢复潜力,可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 键 词:生态恢复程度  人类活动  气候要素  贡献率  植被恢复潜力  长江上游地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