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引用本文:鲁鹏,田燕.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J].第四纪研究,2013,33(5).
作者姓名:鲁鹏  田燕
作者单位:1.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2.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摘    要:不同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社会结构与组织形态对区域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使得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表现在裴李岗时期向仰韶时期演替过程中,为放弃原来聚落的位置,转而迁移至别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迁移型”演替模式;仰韶时期向龙山时期演替过程中,为在保留原有聚落的基础上,向周边进行扩散,寻找新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扩散型”演替模式;龙山时期向夏商时期演替过程中,为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面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扩张的“膨胀型”演替模式.这种聚落演替模式的差异性与区域环境,尤其是地形条件存在联系.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仰韶先民放弃裴李岗时期的近山台地聚落,转而迁移至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山前平原兴建新的聚落.社会的稳固发展与聚落数量的增长迫使龙山先民在仰韶聚落的基础上寻求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新建聚落,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社会形态与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得夏商时期聚落在龙山时期聚落的基础上,面积不断膨胀,并最终导致聚落规模等级差异特征的形成.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传承模式的差异性说明不同的社会形态与发展阶段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与特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基础上对不同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关 键 词:环嵩山地区  9000    3000aB.P.  早期聚落  演替模式  时间差异性  区域地形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