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钙质胶结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引用本文:杨小平.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钙质胶结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0,20(3):295-295.
作者姓名:杨小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02015,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Z952-51-438
摘    要:前人的考察研究表明,位于阿拉善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的第三大沙漠,面积近50000kin’。该沙漠的突出特征是高大沙山密集分布,200~300m高的抄丘常见,个别沙山可达500m。整个沙漠地区以流动沙丘为主,沙丘上出现稀疏的喜砂植物。高大沙丘之间有封闭的小湖泊,特别在沙漠的东南部地区湖泊集中分布。但从地理位置来讲,本地区离东南季风的北缘较近,又处于全球西风环流的纬度上。为什么这里的沙丘如此高大,沙漠中的湖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一个流动沙丘密集的沙漠在第四纪曾经历了哪些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该沙漠的自然地理特征,探索中亚干旱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问题,朱震达、JuergenHocverma

关 键 词:巴丹吉林沙漠  古气候  沙漠地区  钙质胶结  胶结层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西风环流  流动沙丘  末次盛冰期
收稿时间:1999-09-06
修稿时间:2000-02-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