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北早三叠世鱼龙前肢化石新材料及对比讨论
引用本文:邹亚锐,赵璧,陈刚,李姜丽,程龙,阎春波,谭秋明.湖北早三叠世鱼龙前肢化石新材料及对比讨论[J].地质学报,2020,94(4):1017-1026.
作者姓名:邹亚锐  赵璧  陈刚  李姜丽  程龙  阎春波  谭秋明
作者单位:1)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34;2)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430205;3)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地质局科技项目(编号KJ2018- 02)、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编号DTCG- 19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02005&41972014)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823)资助。
摘    要:杨钟健和董枝明曾在1972年指出中国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Chaohusaurus geishanensis与欧洲的Grippia前肢和头部相似,具有系统关系。但后来中国该时代鱼龙类化石大多前肢特化或不完整,难以进一步对比研究。本文记述了湖北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发现的2件较完整的鱼龙前肢化石新材料,对中国的古老鱼龙类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通过形态学对比,认为湖北被归入Chaohusaurus的早三叠世鱼龙前肢总体特征与同属的Ch.geishanensis接近而与Ch.chaoxianensis有明显差别,而且其以相对较大的个体、间中骨挤压变形以及豌豆骨发育等特征表现出与Grippia、Utatsusaurus、Parvinatator等其他早三叠世鱼龙类前肢的相似性。据此分析推测,早三叠世鱼龙类可能存在两个演化方向。即在二叠纪末大灭绝(EPME)事件后不久,鱼龙类起源并在奥伦尼克期出现分化,一部分个体相对较大、前肢未特化、运动能力较强的鱼龙类实现了跨区交流,另一些个体相对较小、前肢特化、运动能力较弱的鱼龙类则成为地方性(东特提斯区)的独立演化分支。但两者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Chaohusaurus的单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关 键 词:湖北  早三叠世  嘉陵江组  鱼龙超目  前肢
收稿时间:2019/2/25 0:00:00
修稿时间:2019/9/22 0:00:00

New forefin specimens and comparison of Early Triassic Ichthyopterygia from the Hubei Province
ZOU Yarui,ZHAO Bi,CHEN Gang,LI Jiangli,CHENG Long,YAN Chunbo,TAN Qiuming.New forefin specimens and comparison of Early Triassic Ichthyopterygia from the Hubei Provi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2020,94(4):1017-1026.
Authors:ZOU Yarui  ZHAO Bi  CHEN Gang  LI Jiangli  CHENG Long  YAN Chunbo  TAN Qiuming
Abstract:
Keywords:Hubei  Early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chthyopterygia  forelimb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