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花岗岩—花岗岩接触带的元素、核素迁移地球化学——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天然类比
引用本文:罗兴章,闵茂中,张光辉,李贤国,杨哲,翟利英.花岗岩—花岗岩接触带的元素、核素迁移地球化学——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天然类比[J].地质学报,1999,73(4).
作者姓名:罗兴章  闵茂中  张光辉  李贤国  杨哲  翟利英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工业中南地质局310大队,核工业中南地质局310大队,核工业中南地质局310大队 210093,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93,210093,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93,210093,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93,广西兴安,541307,广西兴安,541307,广西兴安,541307
摘    要:两种不同时代、相互接触的花岗岩,由于其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以及后期水—岩反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必然导致其中元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这种迁移行为可类比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放射性废物的近场迁移行为。广西资源县境内的某处印支期花岗岩(全岩Rb-Sr年龄214±3 Ma)和海西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96±31 Ma)接触带,根据全岩化学成分、O、Pb同位素待征和铀系核素的~(234)U/~(238)U,~(234)U/~(230)Th,~(230)Th/~(238)U,~(226)Ra/~(230)Th等核素活度比值,其两侧花岗岩在其演化过程中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比学体系,但由于其附近没有明显的开放性断裂,其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天然铀系核素在接触带中的迁移距离仅约1~2m,接触面薄弱带中发生的水-岩反应仅使化学组分迁移约30 cm。花岗岩裂隙是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