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秦岭灰池子花岗岩成岩机制的研究
引用本文:郭继春,胡受奚,卢欣祥,张正伟.东秦岭灰池子花岗岩成岩机制的研究[J].地球化学,1994,23(C00):154-161.
作者姓名:郭继春  胡受奚  卢欣祥  张正伟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08 [2]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53,南京210008
摘    要:灰池子岩基定位于东秦岭加里东沟-弧-盆褶皱系内的古岛弧带中,属于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为:加里东晚期,华北古板块南侧的东秦岭沟-弧-盆体系活动大陆边缘闭合,岛弧带内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随着上冲岩片的逆掩叠置,下滑岩片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强烈的脱水、去碱和去硅作用。在逆冲带强大压力作用下,这些饱含碱和二氧化硅的热流体被从下滑岩片中逐出,升腾至上覆岩片,上覆岩片被浸润而发生深刻的交代-重熔作用,最终形成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的同类型花岗岩相比,灰池子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其原因在于两造山带内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源岩的性质影响和制约着由其改造而成的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关 键 词:灰池子花岗岩  成岩机制  “秦岭群”岩石组合  东秦岭加里东沟-弧-盆褶皱系  古岛弧带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