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生排烃扩张微米孔/缝的发现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何文渊,白雪峰,张金友,赵莹,刘召,钟建华,孙宁亮.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生排烃扩张微米孔/缝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8-2023060028.
作者姓名:何文渊  白雪峰  张金友  赵莹  刘召  钟建华  孙宁亮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2;2)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002;;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4)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28;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4)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28; 6) 东北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2072138;4157208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1ZZ10)以及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成藏条件及甜点分布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20ZX05A01)的成果。
摘    要:笔者等通过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和能谱分析,结合薄片和反射显微镜观察,发现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中发育了大量由生排烃扩张形成的微米孔和微米缝。生排烃高压扩张微米孔的特点有:① 一般只发育在超高压的页岩油储层中;② 一般只发育在黏土质长英页岩中,纯黏土岩少见;③ 多为近圆形或半圆形,直径多在0.5 μm到数微米,一般1~2 μm,最大可达8 μm;④ 孔缘一般为以绿泥石为主的黏土,形成不连续的圈环;圈环上缘的黏土多呈弧形或眉状,绿泥石化明显,在背散射图像中呈亮色;⑤ 孔内多有自生的纳米级葡萄状或豆渣状黏土,是构成封存油气的物质基础;⑥ 生排烃高压扩张微米孔可以组合成4种类型:即垂向联结成垂直的排烃烟囱型、垂向联结成倾斜的排烃烟囱型、水平联结成顺层的排烃管型和竖面上联结成更大的片状大孔型。排烃烟囱直或微曲,直立或倾斜;宽1~3 μm,最宽可达200 μm;高十几到30 μm,最大可达1500 μm;顶部多与顺层微米缝(或毫米缝)联结,是排烃烟囱的最终泄压和泄油气的总库;生排烃扩张微米孔孔隙度变化大,面孔率一般在5%~6%,局部面孔率最高可达39.66%。生排烃高压扩张微米缝的特点有:① 一般只发育在超高压的页岩油储层中;② 一般只发育在黏土质长英页岩中,纯黏土岩少见;③ 多以顺页理为主的微米缝为主;④ 略曲的张性缝,多呈锯齿状,绕过刚性矿物;⑤ 宽度多在0.5 μm到数十微米;最宽可达150 μm;⑥ 多与黄铁矿、白云石、磷灰石等自生矿物伴生;⑦ 多与生排烃扩张微米孔和排烃烟囱相连。生排烃扩张微米孔缝的形成动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烃类流体的高压扩张力;第二种是烃类流体的化学溶蚀力。笔者等计算了形成这种生排烃微米孔和微米缝的压力,形成生排烃扩张微米孔从1500 m的44.74 MPa到2500 m深的74.81 MPa;形成生排烃扩张微米缝的排烃压力稍大,在相同深度比形成生排烃扩张微米孔大3 MPa。生排烃扩张微米孔缝与其他孔缝相连构成了一个储运网络,使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透性大幅增加,是可动用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为古龙页岩油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排烃扩张微米孔缝的发现对于古龙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页岩油储层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从产出特征又可以将微米孔分为4类:即孤立分散的微米孔、垂直组合的微米孔、倾斜组合的微米孔和水平组合的微米孔。

关 键 词:生排烃  扩张  微米孔  微米缝  超高压  古龙页岩  青山口组
收稿时间:2023/3/10 0:00:00
修稿时间:2023/12/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