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黏土型锂矿床勘查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若干思考
引用本文:王辉,张福强,张德高,周立坚,赵冠华,廖家隆,闫小敏,徐惠恒,侯万武,张金剑.黏土型锂矿床勘查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若干思考[J].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09-2023010009.
作者姓名:王辉  张福强  张德高  周立坚  赵冠华  廖家隆  闫小敏  徐惠恒  侯万武  张金剑
作者单位: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南宁, 530299;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南宁, 530299;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9ZDA11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重大科技项目(编号:ZMKJ- 2021- ZX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9GXNSFAA185062)的成果
摘    要:锂作为国家战略性关键紧缺矿产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寻找更多的锂矿资源,降低进口依赖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已是迫在眉睫。黏土型锂矿床作为锂矿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分布面积广,资源潜力巨大,越来越受到关注,或可成为锂矿资源的重要补充,既是今后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破解锂矿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黏土型锂矿床已取得不少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黏土型锂矿床勘查与开发。通过文献查阅、政府和企业官网的情报收集,结合自身锂矿勘查实践,发现影响和制约黏土型锂矿床勘查与开发的主要问题有五个:一是对黏土型锂矿床资源潜力认识不充分,前景不看好,未给予足够重视;二是缺乏指导勘查工作的规范性依据;三是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业权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导致勘查力度不足;四是勘查研究过程对于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重视程度不够,工艺流程尚不成熟。特别是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型的分离提取技术和工艺流程尚在探索阶段;五是可供勘查评价与找矿预测的超常富集成因机制与找矿模型的基础研究尚不深入。针对以上5个问题,提出5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以期加快黏土型锂矿床的勘查开发步伐,可望缓解锂矿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紧张现状。① 呼吁地勘行业重视黏土型锂矿床,将黏土型锂矿床按独立的新矿种类型对待。在充分利用煤、铝等勘查老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对异常区进行验证性调查,圈定可供勘查的找矿有利区段或找矿靶区,为黏土型锂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② 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块开展勘查开发试验研究和工程示范,尽快研究出台黏土型锂矿床勘查规范,为今后规范黏土型锂矿勘查工作提供作业依据;③ 从矿权现行管理制度出发,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二十字方针,一方面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置专门的地勘基金,加大地勘基金财政投入,形成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一方面建议矿产资源管理部门释放更多的勘查空间,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勘查市场的活力,为国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④ 建议加大锂元素不同赋存状态及其不同占比情形下的分离提取试验投入,尽快形成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工艺流程;⑤ 在梳理并聚焦制约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及找矿预测工作的相关科技问题,通过科技攻关,为锂矿勘查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上述主要瓶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期实现锂矿资源的重大找矿突破,形成一批可供工业规模开发的黏土型锂矿资源基地,继而从根本上解决锂矿资源紧缺现状和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关 键 词:黏土型锂矿  含煤、铝岩系  赋存状态与分离提取  勘查开发研究与示范  勘查评价体系标准
收稿时间:2022/10/8 0:00:00
修稿时间:2022/12/29 0:00:00

The bottleneck problem and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ay- type lithium deposit
Wang Hui,Zhang Fuqiang,Zhang Degao,Zhou Lijian,Zhao Guanhu,Liao Jialong,Yan Xiaomin,Xu Huiheng,Hou Wanwu,Zhang Jinjiang.The bottleneck problem and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ay- type lithium deposit[J].Geological Review,2023,69(1):2023010009-2023010009.
Authors:Wang Hui  Zhang Fuqiang  Zhang Degao  Zhou Lijian  Zhao Guanhu  Liao Jialong  Yan Xiaomin  Xu Huiheng  Hou Wanwu  Zhang Jinjiang
Institution:1)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Guangxi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Nanning, 530299;1)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Guangxi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Nanning, 530299;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47;3)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Beijing, 100038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