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构造带成因与燕山期的大洋俯冲
引用本文:杨文采.长江中下游构造带成因与燕山期的大洋俯冲[J].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7-2023040007.
作者姓名:杨文采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杭州, 310058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大学人才引进项目资助的成果
摘    要:位于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长江中下游构造带是一个特别的岩石圈构造带,它的成因一直是个谜。前人认为这与晚侏罗世伊佐奈琦洋向亚欧大陆的俯冲有关,但是为什么伊佐奈琦洋俯冲只在长江中下游构造带局部形成深入内陆的铁铜和多金属成矿带?为了解这个问题,必须从华南地区的地球物理数据来分析研究区的岩石圈和软流圈的属性特征,并进行类似构造的全球对比。根据地球物理调查结果可知,长江中下游构造带的地壳主要体现地堑的特征;岩石圈呈现低S波速与高密度,此类浅地幔动力学构造系统与洋中脊向大陆的俯冲模式接近。根据太平洋区域侏罗纪—白垩纪大洋磁异常条带与古地磁研究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构造带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原因,应该是伊佐奈琦洋的洋中脊与洋脊三叉连向下扬子克拉通地幔的俯冲。当然,证明这个推测还需要更多的调查数据。

关 键 词:地球动力学    扬子克拉通    长江中下游构造带    地震波速与密度    洋中脊俯冲
收稿时间:2023/5/27 0:00:00
修稿时间:2023/6/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