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喜马拉雅造山带始新世和中新世的地壳深熔条件:来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引用本文:高彭,王艳,尹常青,张健,钱加慧.喜马拉雅造山带始新世和中新世的地壳深熔条件:来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证据[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3(5):998-1016+963.
作者姓名:高彭  王艳  尹常青  张健  钱加慧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3025,92155306,42025204);
摘    要:与花岗岩岩浆作用相关的地壳深熔条件与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体制和热结构密切相关。对喜马拉雅新生代花岗岩来说,不同时代的地壳源区深熔条件被两组花岗岩记录下来。第一组形成于43~44 Ma的始新世;第二组形成于17~18 Ma的中新世,具有典型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始新世花岗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两个亚组,一组具有高镁铁度、高CaO含量和高Na2O/K2O和Sr/Y值,另一组则恰恰相反。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始新世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由角闪岩和变泥质岩组成。相平衡模拟结果显示,始新世花岗岩的原始熔体由角闪岩和变泥质岩构成的混合源区在(850±50)℃和(0.85±0.05)GPa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而中新世花岗岩的源区熔融条件与典型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一致,为750~770℃和0.6~0.8 GPa,源岩为变泥质岩。综合包括变质岩石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结果,碰撞造山带从同碰撞阶段向碰撞晚期和碰撞后阶段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热结构的变化。同碰撞阶段的超高压变质岩记录了低的地温梯度(<10℃/km),碰撞晚期的始新世花岗岩形成于高的...

关 键 词:花岗岩  喜马拉雅  碰撞造山带  张裂造山  相平衡  构造体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