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亚热带典型河流水化学特征、碳通量及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于奭,杜文越,孙平安,黄婕,罗惠先,李幼玲,何师意.亚热带典型河流水化学特征、碳通量及影响因素[J].水文,2015,35(4):33-41.
作者姓名:于奭  杜文越  孙平安  黄婕  罗惠先  李幼玲  何师意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2.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3.梧州市水文水资源局4.桂林市环保监测中心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324);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510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BA118228);中国地质科学研所控基金(201320,201429);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201311148);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4-A-02-03,KDL2012-09);
摘    要:为揭示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流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碳汇效应的影响,以流经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河流——西江为对象流域,在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西江阳朔、昭平、梧州三个干流断面每月定期和暴雨期加密分析河水水样。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断面都属于偏碱性水质,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电导率沿西江干流逐渐升高,这主要是体现了流域内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对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2)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年中,通过对三个干流断面逐月计算得出西江河口梧州断面碳通量总通量为51.03×108kg CO2/a,昭平段和阳朔段分别为1.55×108kg CO2/a和1.80×108kg CO2/a;碳通量强度分别为15 606.13kg CO2/km2/a、10 373.61kg CO2/km2/a、32 223.08kg CO2/km2/a。(3)流量为岩溶碳通量的主控因子,降雨影响流量,进而影响碳汇效应的这种现象可能会受到人为作用的干扰。三个干流水体HCO3-浓度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这可能是因为HCO3-浓度与碳通量的关系比较复杂,涉及到不同的反应机理。三个断面的p H值和温度与碳通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生物的"生物泵"作用主要是日变化为主,月尺度的p H和水温变化并不能真正反映p H和温度对碳通量的影响。

关 键 词:水化学  碳汇效应  变化因素  西江流域
收稿时间:2014/5/8 0:00:00

Study o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arbon Flux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ypical Rivers in Subtropics
Abstract:
Keywords:hydrochemistry  carbon sink  change factors  Xijiang River Basi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文》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