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成因
引用本文:曹建劲,胡瑞忠,谢桂青,刘燊.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成因[J].岩石学报,2009,25(4):984-1000.
作者姓名:曹建劲  胡瑞忠  谢桂青  刘燊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4020)
摘    要: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的成岩年龄是146~54 Ma,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次为侏罗纪和第三纪。可将工作区基性岩脉的形成时代分为5期:第一期146Ma,第二期138~132Ma,第三期112~105Ma,第四期99~82Ma,第五期75~54Ma。根据K2O/Na2O比值和K2O含量,以及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的“Nb-Ta”异常,可以划分出两类基性岩脉。第一类K2O/Na2O比值<0.5和K2O含量<1.3%,在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图解中具有弱的“Nb-Ta”负异常。第二类K2O/Na2O比值>0.5和K2O含量>1.3%,在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图解中具有显著的“Nb-Ta”负异常。在K2O-SiO2图解中,第一类基性岩脉样品落入中钾岩石范围,第二类基性岩脉样品落入高钾岩石或钾玄岩范围。基性岩脉分布的重要特点是中钾基性岩脉分布于本区北部上地幔拗陷区,而高钾基性岩脉分布于本区南部地幔隆起区或斜坡区。两类基性岩脉有着不同的岩浆来源。在本区北部,软流圈物质入侵和熔蚀Ⅰ型富集地幔混合形成中钾基性岩脉,随着时代的由老至新和熔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岩浆中Ⅰ型富集地幔成分增加。晚期,岩浆活动向连平、新丰一带迁移。在本区南部,软流圈物质入侵并熔蚀Ⅱ型富集地幔,形成具有软流圈物质和Ⅱ型富集地幔混合特征的高钾基性岩脉。随着熔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岩浆中Ⅱ型富集地幔成分增加,晚期基性岩浆活动向三水裂谷、南澳裂谷迁移。

关 键 词:基性岩脉  地球化学  成因  广东沿海地区
收稿时间:2008/10/8 0:00:00
修稿时间:2/9/2009 12:00:00 AM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mafic dikes from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CAO JianJin,HU RuiZhong,XIE GuiQing and LIU Shen.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mafic dikes from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9,25(4):984-1000.
Authors:CAO JianJin  HU RuiZhong  XIE GuiQing and LIU Shen
Abstract:
Keywords:Mafic dikes  Geochemistry  Genesis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