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赵凱莉,田亚铭,曾韬,李文杰,夏文谦,张慧.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北大核心CSCD[J].矿物岩石,2022(1):68-80.
作者姓名:赵凱莉  田亚铭  曾韬  李文杰  夏文谦  张慧
作者单位:1. 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3.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5036-004-006);
摘    要:四川盆地古生代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巨大。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C_(PDB)值分布区间为0.17‰~-6.20‰,δ^(18)O_(PDB)值分布区间为-4.98‰~-11.07‰,δ^(18)O_(PDB)与δ^(13)C_(PDB)两者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碳氧同位素对比表明,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氧同位素值与全球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分布区间基本一致,并且碳同位素值曲线识别了具有全球对比特征的TSICE正漂事件,显示奥陶系碳同位素曲线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同时,四川盆地奥陶系桐梓组中期δ^(13)C_(PDB)平均值从-1.62‰负漂为-4.87‰,发生了显著的负漂移事件,分析认为在四川盆地早奥陶世早期由西向东的海退事件导致海洋生产力急速下降是造成δ^(13)C_(PDB)值的负漂移主要原因。桐梓组中上部δ^(18)O_(PDB)大幅度负向偏移,表明桐梓组中期有一个短时期温度升高、盐度降低的过程。研究揭示奥陶系碳氧同位素可以有效的辅助该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并且四川盆地早奥陶世发生过显著的海退事件。

关 键 词:下奥陶统  碳氧同位素  海平面变化  四川盆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