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兴安岭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的富集机制
引用本文:郝百武,张文钊,葛良胜,卿敏,朱鹏,赵洪海,薛继广,任传涛.小兴安岭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的富集机制[J].矿物岩石,2014(2).
作者姓名:郝百武  张文钊  葛良胜  卿敏  朱鹏  赵洪海  薛继广  任传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一支队;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中国武警黄金专项(编号HJY2011-05)
摘    要: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关 键 词:载金矿物  金的赋存状态  成矿作用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高松山  小兴安岭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