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区域的水化学不稳定性——以黔中地区为例
引用本文:白占国,万国江.喀斯特区域的水化学不稳定性——以黔中地区为例[J].水科学进展,1998,9(4):325-332.
作者姓名:白占国  万国江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503049,49333040);瑞典国际科学基金(IFS)资助
摘    要:黔中地区是岩溶作用发育的喀斯特区域.1993年秋和1994年春末采自该地区不同类型水样的水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呈中偏碱性,为C]Ca-Ⅱ型;秋季离子总量、HCO3-及Ca2+浓度大于春季.裂隙泉水流经地表一定距离后,HCO3-降低,pH及SO42-、Cl-、K+、Na+明显增高.黄果树的天星桥、水帘洞及落水潭三个部位河水的SO42-、Na+以及Fe3+、NO3-等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也更加明显.春季因瀑布暴气,CO2的逸出,钙华生成更强烈一些.红枫湖作为喀斯特区域地表水的汇集地,HCO3-与SO42-的当量比值仅2.1~2.4;Ca2+与Mg2+比值上升为2.4~4.2,Cl-浓度较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增高1倍;Na+浓度增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流域内地表土层溶蚀及人为污染影响的增强.土层孔隙水属强矿化水,而湖水呈现过渡特征.碳酸盐沉淀作用、硫酸盐矿化作用及固氮氨化作用,导致水质组成的显着差异.

关 键 词:喀斯特区域    水化学不稳定性    黔中地区
收稿时间:1997-08-22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